沙特出土文物首次访华 搭文化互通桥梁

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席苏尔坦·本·萨勒曼·本·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殿下在开幕式致辞中说:“我们把亚洲巡展的开幕设在中国,体现了中国和阿拉伯半岛的特殊情谊,两国间的友谊可追溯至几千年以前。此次展览展现了纯粹深远的历史文明,在向世界传播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”
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阁下,沙特驻华大使图尔基·艾勒马迪阁下、中国驻沙特大使李华新阁下、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、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、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公司事务副总裁纳赛尔·纳菲西、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副主席阿里·哈班博士以及众多外交官员、企业代表、沙特阿美公司合作伙伴、媒体和文化界人士等。
中国北京- “阿拉伯之路——沙特出土文物”展继欧洲和北美的成功巡展之后,于12月20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。本次展览将展出具有鲜明阿拉伯风格的展品,引人入胜。
展览由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、中国国家文物局、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,沙特阿美公司赞助。展览为期三个月,是深化中国和沙特文化纽带,增进中国人民了解沙特历史文明的文化盛会。展品生动地展示了伊斯兰文化遗产、阿拉伯起源、沙特文化和沙特王国的诞生。
在中国人民看来,阿拉伯世界是沙漠、清真寺、独特的民族服饰、朝圣和骆驼的代名词。这些异域文化元素对中国人民来说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。
而此次展览则充分展示了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形象。展览按年代划分为6个主题,参观者们可借此尽情体会王国伊斯兰历史的魅力。
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表示:“此次展览全面展示了沙特的考古发现,对中国观众来说,这也是了解沙特王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千载难逢的机会。”
此次展出的展品都是无价之宝,不仅仅因为其历史和艺术价值,更因其诉说的亘古永恒的阿拉伯半岛的故事。文明伊始,半岛即为商贸重地,大量的商人和手工艺人在此汇集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也是跨文化交流、艺术、文化和思想交汇的中心。
参观者进入展厅,映入眼帘的是3 座人形石碑,其历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。他们出土于阿拉伯半岛北部的哈伊勒和塔布克地区,这种石碑在约旦南部至也门地区的部族也有着广泛的分布。它们或许与古代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活动或丧葬习俗有关,是阿拉伯半岛迄今发现的最早最著名的古代人类遗物。
“我对这个展览十分感兴趣。展览让我加深了对伊斯兰历史文化的了解。它开阔了我的视野,让我对阿拉伯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。这个展览非常值得一看。”一个参观者说。
“我太喜欢这个展品了”一个参观者指着18世纪的传统木门对他的家人说,“这个木门非常独特,我一眼就能看到它。”
“我们都是伊斯兰文化的爱好者。艺术品经常比语言更有表现力。”他补充道。